挤出机辅机

产品信息

  天邦优化产能,12月育肥全成本进一步降至13.7元/公斤,整体仔猪断奶成本282元/头;新希望聚焦主业做精做强,2025年预计出栏1600万-1700万头;东瑞股份获2025年活大猪供港澳配额12.76万头,占广东1/3;饲料企业大禹生物设立全资子公司养猪,成本较中小散户有一定优势……

  ST天邦:12月育肥全成本降至13.7元/公斤,整体仔猪断奶成本282元/头

  12月27日,ST天邦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天邦三季度末总负债为102亿元,较年初下降46.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3.86%,较年初降低12.87%。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猪价回升和成本下降,经营现金流有较大改善。

  在优化产能布局方面,天邦今年已退租6个母猪场,65个育肥场,产能较年初清退育肥产能62万头,母猪产能3.5万头。未来将主要是通过与社会资源合作养殖的模式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能利用率。

  此外,天邦第一季度出售参股子公司史记生物部分股权回流现金,并优先用于养户贷的归还和结算款支付,以确保合作养户的利益。

  在成本方面,截止到12月25日,育肥全成本进一步降至13.7元/公斤。11月天邦优秀大区仔猪断奶成本已降至269元/头,整体仔猪断奶成本是282元/头,后续还要逐步推动人效提升,成本还有很大下降空间。

  天邦预计2024年出栏600万头,维持年初出栏预期。预计明年出栏量计划将有所增长,整体全成本预计可降至13元/公斤以下。

  据介绍,前三季度食品板块收入24亿元,屠宰量113万头,同比提升20%;深加工产品收入8126万元,同比增幅达880%。天邦目前重整工作仍在推进中,未来将积极与投资人磋商,力求对公司发展有利的方案。

  2024年前三季度,ST天邦实现收入71.46亿元,归母净利润13.41亿元。

  2024年12月,新希望多笔股权转让计划引起外界关注。控股子公司方面,新希望及控股子公司四川新希望六和拟向海南锦麟转让6家公司100%股权,交易作价1.94亿元。参股公司方面,新希望拟向新陆实业转让民生保险3.392%股权,交易作价4.17亿元。新希望控股子公司山东新希望六和拟向新投集团转让新希望参股公司青岛大牧人机械25.875%股权,交易作价3.98亿元。交易完成后,新希望不再持有民生保险、青岛大牧人机械股权。

  新希望表示,转让部分长期停业的饲料公司股权,有助于公司盘活闲置资产,增加资产流动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转让非核心业务参股公司股权有利于公司优化资金结构,增加收益,提高投资回报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因公司主动调整发展的策略和产业体系,更加聚焦饲料、生猪养殖两大核心主业,相关举措有利于公司进一步集中资源、优化管理,支持两大主业做精做强。”

  当下,新希望正在通过多种举措改善现金流。12月13日,新希望38亿元定增获得深交所受理。扣除发行费用后,27亿元将用于建设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及数智化升级项目,11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债务。

  与此同时,新希望对产能布局和资本支出的规划也由几年前的激进转向稳健风格。一季度,新希望主动对北方部分高发疫情的场线进行关停和改造,后续不进行大规模复产扩产。2024年,新希望预计全年出栏量在1500万头以上,2025年预计小幅增加至1600万-1700万头。12月,新希望方面表示,“公司近期在母猪补栏方面比较谨慎,后续扩张也会结合外部行情、内部降成本这两方面因素共同来决定,总体上来说还是会求稳。”

  在生猪产业上,接下来的规模增长会放缓,更多关注点在于持续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猪疫病防控水平,以及逐步提升养殖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12月30日晚公告,东瑞股份近日收到广东省商务厅来函《广东省商务厅关于下达2025年度供港澳活畜禽配额的通知》,根据《商务部关于下达2025年农产品出口配额第一次分配数量的通知》,结合广东省各企业2024年出口情况,分配公司2025年度活大猪供港配额12.69万头、供澳配额653头。

  据新猪派统计,2025年广东省获得商务部分配供港澳活大猪配额总计45.44万头,东瑞股份活大猪供港配额12.69万头,占省内总配额27.93%。

  根据分配规则,如2025年度公司已获得的供港澳配额不能够满足本年度的实际供港澳需要,公司可继续申请调增配额。

  近日,大禹生物公告,拟设立全资子公司,在主营业务饲料、饲料添加剂之外,延伸产业链进军生猪养殖业务。

  对于选择此时拓展新业务板块的原因,大禹生物坦言,近年来,生猪养殖结构出现重大变化,规模养殖占比持续提高,家庭农场和中小散户养殖占比持续下降,公司日常服务的家庭农场和中小散户的养殖优势在逐渐萎缩;同时规模养殖集团客户全产业链逐渐形成,销售壁垒逐渐扩大,导致公司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销量和利润受到一定影响。除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缩水外,近年来饲料行业整体低迷,或也是促使大禹生物积极延伸产业链的原因之一。

  行业整体不振背景下,2024年前三季度,大禹生物实现营业收入8925万元,同比下降22.5%;归母净利润亏损1612万元。对于业绩不振的原因,大禹生物表示,2024年上半年,经历了漫长低迷周期的生猪价格逐渐回升,生猪养殖盈利有所改善,但消费需求恢复速度没有到达预期,终端餐饮不振,总体消费需求偏弱。同时,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中小散户退出步伐加快,导致猪存栏减少,猪料销量下降,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企业为保住市场占有率竞争非常激烈,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作为饲料界又一支进驻生猪养殖业务的新军,大禹生物表示,从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来看,围绕饲料构建的生猪养殖产业链是行业和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

  大禹生物自成立以来一直服务于畜牧行业,对行业上下游较为了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养殖终端也有大量实验数据。开展生猪养殖,对饲料产能和添加剂产能的释放有重要推动作用,对新品开展前期试验并取得试验数据也有非消极作用。自产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产品,有成熟的养殖技术人员,开展养殖业务的成本较中小散户饲养成本有一定优势。